反思是對過往的事情進行深入的再思考,并從中總結經(jīng)驗教訓。古語云: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這是做人最好的修養(yǎng)。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未經(jīng)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德國詩人海涅說:“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縱觀古今,環(huán)視中外,反思在任何時代、任何人群中都是稀缺的資源和寶貴的品質(zhì)。反思不理智之情、不和諧之音、不練達之舉、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夠收獲不尋常的生命體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敢于反思,善于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在改進中提升,是一個人走向成熟、走近成功的必修課。從一定意義上講,反思的勇氣便是成長的底氣。
無數(shù)事實證明,開明納諫是眾多優(yōu)秀領導者的高貴品格。唐太宗李世民說:“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照得失?!眻?zhí)政期間,唐太宗以亡隋為戒,善于主動虛心地向群臣求諫納諫。最值得稱贊的是,唐初名臣魏征直諫200多次,寫下著名的《十漸不克終疏》,直陳唐太宗治國理政的過失,勸諫他繼續(xù)保持貞觀初年節(jié)儉、淳樸、謹慎的作風。唐太宗不僅坦然接受群臣的諫言,還在晚年教誨太子李治時深刻反省了自己的一生:“你應該從歷史中找古代的賢明帝王為學習的典范,像我這樣的不足以效法。我做了許多錯事,比如錦繡珠玉不絕于前,宮室臺榭常有興造,犬馬鷹隼沒有不去的地方,行游四方又勞民傷財,這都是大錯,你不要以為這都是好事,總想學著去做?!庇惺穼W專家評價,開明納諫是唐初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的制度密碼。對于執(zhí)政者而言,反思越徹底,政治越清明,經(jīng)濟越繁榮,社會越安定。
反思的勇氣既難能可貴,更彌足珍貴。由于人類的劣根性,大多數(shù)人習慣于嚴于律人、寬以待己,習慣于挑剔別人的缺點和不足,習慣于忽略對自己的審視與反思。金無赤足,人無完人。一個人存在缺點和問題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發(fā)現(xiàn)缺點和問題的勇氣,缺乏自我改進和自我提升的毅力。
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己。心是一桿秤,稱人先稱己。面對人和事,倘若能夠多一些捫心自問、少一些爭執(zhí)指責,多一些觀心自省、少一些挑剔苛責,我們就一定能夠從感恩出發(fā),從謙卑做起。
唐代茶學家陸羽,因其相貌丑陋而成為棄兒,從小被竟陵龍蓋寺住持智積禪師撫養(yǎng)長大。陸羽雖然身在廟中,但不愿終日誦經(jīng)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有一天,陸羽執(zhí)意下山求學,卻遭到了智積禪師的反對。為了阻止陸羽下山,同時進一步磨礪陸羽的心智,智積禪師安排陸羽學習沖茶。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遇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向她學會了許多沖茶鑒茶的技巧,還學會了不少讀書做人的道理。經(jīng)過刻苦練習,陸羽將一杯熱氣騰騰、香氣噴噴的苦丁茶端到了智積禪師的面前,智積禪師被陸羽的虛心好學精神所感動,終于答應了他下山求學的請求。后來,陸羽起早貪黑、跋山涉水、潛心求索,以茶民為友,以茶葉為伴,撰寫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jīng)》,把中華茶藝文化發(fā)揚光大,成為一代茶圣。
陸羽棄佛從茶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的反思,不僅要樹立清晰而堅定的目標,還應該努力找到實現(xiàn)目標的路徑。客觀原因無窮多,主觀原因就一條。遇事與其去找無數(shù)條客觀原因,還不如去找一條主觀原因,不回避問題,不推卸責任,不怨天尤人。
反思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反思過往之事,是為了更好地活在當下之時。經(jīng)常反思,其實是在給自己的心靈做環(huán)保。只有每天都能清洗自己的內(nèi)心和思想,我們才會堅持做到嚴于律己、慎獨慎微。只有不斷地反思自己的錯誤和不足,汲取經(jīng)驗和教訓,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向外看、向內(nèi)求、向前走,讓反思成為助推人生前行的動力源泉。
稿源:荊楚網(wǎng)(湖北日報網(wǎng))
作者:陳棟(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武漢大學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校外導師、經(jīng)濟學博士后、高級記者)
責編:沈素芬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