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陳澤旋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資料圖)
“寶能有錢給投資者兌付理財產品,最近又在資本市場增持(股份),但2021年下半年的工資到現在都還欠著”,看到寶能系增持南玻A的消息,寶能集團的前員工李明有些氣憤。
3月22日上午,寶能集團官網發(fā)布告知函,稱公司的一致行動人冠隆物流在3月17日增持南玻A股份16萬股,占南玻集團總股本的0.0052%,增持股份的平均價格為6.62元/股,增持資金來源為自籌資金,所耗資金105.92萬元。
告知函同時披露了增持股份計劃,自本次增持計劃披露之日起三個交易日后的六個月內,冠隆物流還將通過深交所交易系統(tǒng)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增持南玻集團無限售流通A股股份,增持比例不低于南玻集團總股本的5%、不超過6.26%,資金來源依然是自籌資金。
截至目前,南玻集團總股本約30.71億股,如果增持計劃全部完成,寶能系將增持大約1.54億至1.92億股南玻A股份,按照3月23日收盤價7.03元/股計算,增持金額最低將達10.79億元,最高約為13.51億元。
寶能集團在告知函中表示,增持股份是基于對南玻集團未來發(fā)展前景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成長的認可。
一邊是自籌資金增持,一邊是拖欠薪資,作為前員工的李明有些無奈。“寶能系多個業(yè)務板塊都存在的欠薪現象,我們去勞動局申請仲裁,最后給到法院執(zhí)行,但依然無法討回所欠薪資?!?/p>
寶能系的這般操作也引發(fā)了監(jiān)管部門的關注,3月22日晚間深交所緊急下發(fā)關注函。在關注函中,深交所稱“此次增持主體的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存在資金緊張等重大風險情形”,要求說明寶能系自籌資金的具體來源以及是否存在大額杠桿收購或“忽悠式”增持等問題。
去年以來,寶能旗下多處物業(yè)資產、持股的多家上市公司股份都因債務糾紛而被強制拍賣或減持。其中,持有的南玻A出現被動減持,中炬高新和韶能股份則多次被強制拍賣。
在自身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增持南玻A,寶能系的真實資金狀況成為了一個謎。
兩場風波之后的增持
冠隆物流完成增持南玻A后,連同一致行動人前海人壽、中山潤田、承泰集團合計持有7.28億股南玻集團股份(注:包含A股、B股),占南玻集團總股本的23.7220%。其中,前海人壽持股數量為6.57億股,占21.41%,是南玻集團的第一大股東,而冠隆物流、中山潤田、承泰集團分別占股0.0052%、0.6182%、1.6840%。
穿透股權可知,這四家公司的實際控制認均為寶能集團創(chuàng)始人姚振華,前海人壽由姚振華通過鉅盛華實現控股,而冠隆物流、中山潤田、承泰集團則通過鉅盛華全資子公司華利通持有。
南玻集團則是一家成立于1984年的老牌企業(yè),它的前身是中外合資的中國南方玻璃有限公司,其后,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革,并在1992年實現A、B股同時上市。在2015年之前,姚振華與南玻集團并無交集,這一年發(fā)生了轟動A股市場的萬科股權之爭,姚振華同時盯上了股權同樣高度分散的南玻集團。
2015年至2016年,姚振華通過前海人壽和鉅盛華多次舉牌成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并試圖罷免以創(chuàng)始人王石為首的萬科董事會。不過,萬科股權之爭最后以寶能系失敗而告終。
南玻集團卻沒有那么幸運,2015年3月開始,姚振華通過前海人壽和鉅盛華多次買入南玻集團股份,由此拿下第一大股東之位,2016年11月南玻集團創(chuàng)始人及高管團隊集體辭職離場。多年來,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雖持有最高的股權占比,但未超過30%,而其派出的董事人數亦未超過董事會的二分之一,因此,南玻集團不存在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
盡管并未控股南玻集團,但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去年在公司內部攪起了不小的風波,在對多則議案進行表決時,南玻集團董事會、股東成員均出現意見分歧,內容涉及投資高純晶硅項目、發(fā)行可轉債、選舉董事、聘任董事會秘書等,由于產生意見分歧的成員有著前海人壽或寶能背景,這被外界解讀為前海人壽與寶能的內戰(zhàn),而目的是雙方為了爭奪更多話事權。
其中,在2022年7月11日召開的2022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前海人壽對所有議案均投贊成票,而由鉅盛華全資子公司華利通控股的中山潤田、承泰集團則對所有議案均投反對票;在2022年8月3日召開的2022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前海人壽對所有議案均投贊成票,中山潤田對所有議案均投反對票。
中山潤田目前持有南玻集團0.6182%股份,遠低于前海人壽,但在去年上半年,其持股數量遠高于此。根據披露,去年7月至12月,因與重慶鈊渝金租發(fā)生融資租賃糾紛,中山潤田持有的6765萬股南玻A股份,被深圳中院裁定變價,被動減持后,中南潤田對南玻集團的持股占比由2.82%降至0.6182%。而此次增持和未來計劃增持南玻集團的雖非中山潤田,而是冠隆物流,但二者均由鉅盛華全資子公司華利通直接控股。
發(fā)生在兩場風波之后的增持,背后的真實目的引發(fā)外界聯想。不過,寶能集團方面未向時代財經作出更多回應,僅表示“以公告發(fā)布的信息為準”。
寶能資金能力遭質疑
令外界嘩然的不僅是前海人壽與寶能若隱若現的內戰(zhàn)硝煙,還在于寶能系真金白銀的增持行動發(fā)生在企業(yè)出現經營危機之時。去年以來,寶能旗下多處物業(yè)資產、持股的多家上市公司股份都因債務糾紛而被強制拍賣或減持。
去年8月份,寶能系持有的韶能股份13.11%被強制賣出后,它對這家能源公司的持股占比由原本的19.95%降至6.84%,已不再是第一大股東;而經過多次強拍后,寶能同樣失去了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東之位,并且相關拍賣目前還未結束。
由于債務糾紛或主動變現換取現金流,寶能旗下多處物業(yè)資產也被擺上了貨架。根據寶能集團的官方賬號“中國寶能”在今年3月15日發(fā)布的文章,從去年9月至今年3月,深圳寶能城累計拍出157套房,成交金額合計約25億元,這部分變現資金將償還平安銀行債務。
該文章援引報道稱,寶能存在約200億元較為緊迫的流動性資金缺口,包括要兌付的理財產品83.49億元、較為急迫的工程款等26億元、部分緊迫的經營款項及到期本息約85億元。
物業(yè)資產的出售仍在繼續(xù)。該文章披露,寶能啟動了位于深圳、廣州、上海等地的十余個優(yōu)質項目出售,涉及商辦物業(yè)、商業(yè)綜合體、舊改及金融公司股權等,評估價值超1000億元,目的是為實現早日兌付,盡快從流動性困境中擺脫出來,目前部分項目已達成交易。
寶能并未走出資金危機,寶能汽車集團西安工廠的員工蔡華告訴時代財經,寶能至少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欠薪,2021年和2022年多個月工資至今仍未發(fā)放,“2023年到現在的(工資)也是一分錢沒有給”。
蔡華稱,目前西安工廠對藍領員工的工作安排是一部分人上班,一部分人從春節(jié)到現在一直放假,即便上班的員工大部分人也沒什么事干。
“藍領的薪資構成是‘底薪+提成’,放假期間發(fā)的是底薪”,但蔡華提供的公司在3月23日發(fā)布的通知顯示,停工休假的藍領的薪資發(fā)放標準從3月1日開始調整為“藍領工資按照西安市最低工資標準1950元的75%進行核算發(fā)放(實發(fā));低于此標準補足”。
此外,寶能集團離職員工李明稱,公司至今還欠著他2021年下半年的工資。據其了解,欠薪的問題在寶能系多個業(yè)務板塊都存在。
由于寶能集團仍然存在諸多資金困難的跡象,寶能系透過冠隆物流增持南玻A的行動和相關計劃也引發(fā)質疑。在深交所的問詢函中,深交所稱“增持主體的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存在資金緊張等重大風險情形”,而考慮到增持計劃比例的下限所需資金較高,要求說明“增持資金來源為自籌資金的具體來源,包括不限于是否屬于借貸資金、理財資金、資管計劃產品資金或其 他金融衍生產品資金,以及相應資金能否保障增持計劃的實施”。
面對員工提及的欠薪、停工休假的說法,以及外界對其資金能力的質疑,寶能集團方面均不予置評。
(文中受訪者李明、蔡華均為化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