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推遲訪問中國后,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態(tài)度說變就變了,4月23日,他在法國《星期日報》發(fā)表評論文章,呼吁歐洲海軍在臺灣海峽巡航。對此,中國外長秦剛近日曾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誰要在一個中國原則上做文章,我們絕不含糊;誰要在中國主權安全上搞動作,我們絕不退讓。在臺灣問題上玩火者,必自焚。
不久前,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曾原定于4月13日至4月15日訪華并舉行第十二輪中歐高級別戰(zhàn)略對話。然而,就在訪華前夕,博雷利卻突然表示,因為感染了新冠,所以要推遲訪華行程。對此,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汪文斌表示,歐方已經向中方通報了博雷利高級代表因新冠陽性而推遲訪華的決定,我們對此表示理解,中方向博雷利高級代表表示慰問,祝他早日康復,歡迎他在雙方方便的時候訪華。
可令人沒想到的是,就在博雷利聲稱自己感染新冠而推遲訪華后,他卻如期于4月16日出現在日本的長野縣輕井澤,參加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更是引發(fā)輿論熱議。博雷利在外長會議上大放厥詞,當場“甩鍋”給中國,他聲稱本次G7外長會議的焦點是中國。他還強調歐中關系到底會如何發(fā)展,取決于中國的表現。
這還沒完,博雷利還在外國媒體上發(fā)表文章,大言不慚地呼吁歐洲海軍在臺灣海峽巡航。他聲稱,臺灣“在經濟、商業(yè)和技術上都與我們有聯系”,“這就是為什么我要呼吁歐洲海軍在臺灣海峽巡航,以展示歐洲對這一絕對關鍵地區(qū)航行自由的承諾”。對于這番言論,有網友進行批評,并指出如果歐盟想與中國做生意,就不應該采取挑釁行為。還有網友批評稱,如果歐洲落實博雷利的呼吁,產生的非常糟糕的“反作用”會作用到每個人身上。而就在本月早些時候,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快要結束訪華行程時曾表示,歐洲在臺灣問題上不應追隨美國或中國任何一方,歐洲不應卷入與自己無關的危機。
事實上,歐洲議會剛花了整整一周時間討論中國,外界有分析指出,博雷利關于通過巡航來確保所謂“歐洲對中國和亞太地區(qū)的貿易不受阻礙”的邏輯,有根本性錯誤,事實上,從事正常貿易活動的船只,從未受任何阻礙,相反,如歐洲艦隊巡航,一定會加劇區(qū)域緊張局勢,導致歐洲與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qū)各國之間的貿易遭受沖擊。不久前,馬克龍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成功訪華也讓外界普遍認為,中歐關系將迎來繁榮發(fā)展。中歐是平等伙伴,中歐關系并非取決于中國,而是取決于雙方能否相向而行。
值得一提的是,博雷利被稱為歐洲“外長”,但他具有多大的代表性,是值得商榷的。不僅如此,令人困惑的是,就在博雷利發(fā)表涉臺狂言的一周前,他曾在社交平臺發(fā)文,不無動情地回顧了自己三次到訪中國的經歷,贊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呼吁進一步增進歐中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通力合作解決全球性問題。再之前,博雷利還表達過歐盟不會效仿美國對中國采取嚴厲經貿限制政策。這一態(tài)度的突然轉變,也讓人不禁想起西方政客們常用的“變臉”表演。
坦白而言,博雷利的涉臺言論就是一場非常經典且虛偽的政治表演,體現的是對臺灣問題的無知認識和對華盛頓的“無腦追隨”。歐洲沒有任何理由支撐自己在當下與中國激化矛盾。任何人包括歐洲在臺灣問題上的錯誤選擇,都足以毀掉在其他領域的所有積極因素,不僅失衡還會失控。對于這一點,博雷利應該好好掂量掂量,現在停止對中國內政的干涉,為時還不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