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風(fēng)里雨里,我高低在彩塔夜市等你。”還記得這句今年遼視春晚的經(jīng)典臺詞嗎?作為沈陽人,想來對充滿市井煙火氣息的彩塔夜市并不陌生。
華燈初上,升騰的是市井煙火
【資料圖】
說起彩塔夜市,它是沈陽市歷史最悠久的夜市之一,更承載了許多70后、80后和90后的童年記憶,近年來客流量平均在100萬人以上。
遼寧廣播電視塔,建成于上個世紀(jì)80年代末,300多米的塔高讓它成為當(dāng)時沈陽市旅游觀光熱點之一。伴隨著沈陽人對彩電塔的記憶,以此“命名”的夜市更是治愈了許多人的味蕾,那流連在唇齒間的香氣,讓人想起來就感覺暖暖的。
狹長的街路上,數(shù)百個小商小販,賣小吃的、賣服裝的、賣日雜的……他們從華燈初上開始出攤,一直經(jīng)營到深夜。
仲夏之夜的彩塔夜市更是沈陽城的一道風(fēng)景——臨街的業(yè)戶,家家在門外支起了小桌,服務(wù)員極具特色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坐在小馬扎上,與三五好友談?wù)勌?、說說地,感覺時光就這樣在慢慢流逝。
4月9日晚,剛從加拿大回國探親的琪琪和高中同學(xué)相約在彩塔夜市?!靶艈??我倆能從6點逛到(夜市)閉燈!”
“對,高中晚自習(xí)下課,咱倆一定得逛逛夜市再回家!” 琪琪說,遠(yuǎn)在異國他鄉(xiāng)特別想家時,她就會把彩塔夜市好吃的都念叨一遍。
愛彩塔夜市,如同愛這座城市
“我是土生土長的沈陽人,當(dāng)初就是因為喜歡彩塔夜市,后來自己也到這兒出攤了!”柳洋和妻子目前經(jīng)營陜西非遺美食甑糕。
“小時候我就特別愿意逛彩塔夜市。后來單位‘黃’了,我干脆就上這兒再就業(yè)了!”年近半百的柳洋,8年前來到彩塔夜市出攤。柳洋說,他特別喜歡中華傳統(tǒng)文化,后來因為舅舅在西安生活,了解到陜西非遺美食甑糕。
為了做出地道的陜西味兒,柳洋先后幾次去西安,最終把手藝學(xué)到了手。每天出攤時,他還會特別用心地給顧客介紹甑糕的歷史:“它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柳洋說,身體允許的話,他準(zhǔn)備一直在彩塔夜市干下去。
來自法庫的楊洪志在夜市出攤的時間不算長,整4年。“20多歲時,我就在沈陽賣長沙臭豆腐,到今年干14年了。我感覺彩塔夜市特別紅火,所以和媳婦一商量就來了!”每天晚上,楊洪志的攤位前總是客流不斷?!肮ぷ魅彰客砟苜u100多份,要是趕上周末就能翻倍。”
在彩塔夜市,彩塔炒燜子、南塔烤肉、錦州燒烤、葉大姐烤冷面……這里有許多沈陽人耳熟能詳?shù)拿朗?,逛街的是熱愛美食與生活的市民,這里匯聚了餐飲、娛樂、休閑、旅游多個業(yè)態(tài),幾乎能滿足人們所有的夜間消費(fèi)需求。
在快節(jié)奏生活的當(dāng)下,網(wǎng)紅美食、街頭演藝、文化創(chuàng)意,什么東西火、什么東西流行,用不上兩三天,你就能在彩塔夜市看到。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張晶 攝影 李浩)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