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聞濤而眠,枕浪而息,鮮花相伴,海風送拂……3月30日,沈陽市清明節(jié)主題海葬儀式在大連菱角灣舉行,在家屬的送別下,43位逝者以碧波為家,魂歸大海。
上午8時30分,伴隨著輕緩的音樂,海葬儀式在菱角灣岸邊開始?,F(xiàn)場布置以天藍色為主色調(diào),每張桌上擺放著可降解骨灰罐、象征送別的柳枝和祈盼美好的紙鳶祭祀卡片,同時還有菊花、手套、毛巾等海葬用品。百余名家屬胸前佩戴藍絲帶有序入場,現(xiàn)場氣氛莊重而又不失溫馨。
逝者家屬在紙鳶上寫下離別的思念。新華社記者潘昱龍 攝
行人折柳寄相思,又見春風換故枝。家屬們將骨灰裝入可降解骨灰罐內(nèi),拿起柳枝環(huán)繞周圍,捧上一束菊花,用絲帶系好,又在紙鳶上寫下離別的思念。逝者家屬劉先生寫道:“父親,愿您一路走好,在您最喜歡的大海里安息。”
9時許,逝者家屬從碼頭登船,前往本次海葬指定海域。數(shù)十只海鷗盤旋在輪船周圍,隨船向大海深處飛去?!耙蝗~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今天我們最愛的親人將與遼闊無邊的大海融為一體,他們將被海水永遠擁抱著,自由蕩漾。”船艙內(nèi),沈陽市海葬服務大廳宣傳部部長紀文博低沉地宣讀祭文。
10多分鐘后,輪船抵達指定海域,清風徐徐、海浪翻滾,逝者家屬手捧骨灰罐和鮮花依次走向甲板。在與親人的聲聲道別中,家屬們提著繩子,將骨灰罐緩緩放入大海,罐體在花瓣的簇擁下漂向遠方并慢慢下沉。與傳統(tǒng)祭祀不同,海葬沒有火燭和紙錢,只有鮮花相伴、海風送拂,逝者在大海的懷抱中得以永生。
逝者家屬將可降解骨灰罐緩緩放入海中。新華社記者潘昱龍 攝
“母親生前最喜歡大海,把母親骨灰撒入大海,相信她在天之靈一定會感到欣慰?!睂⒐腔夜薹湃氪蠛:螅耪呒覍賹O女士仍佇立在船頭,不舍地凝望著湛藍的海水,談起母親,她的眼淚奪眶而出,“千條江河歸大海,無論今后身處何地,有江、有河、有海的地方,就可以跟母親說說話,感覺她離我更近了。”
骨灰撒?;貧w自然,海鷗飛處縈繞思念。沈陽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處長孫利濤說:“海葬是推行綠色殯葬的有力舉措,體現(xiàn)了厚養(yǎng)薄葬的文明新風。沈陽市自2012年推行海葬以來,已連續(xù)10余年為市民提供服務,并減免相關(guān)費用,現(xiàn)已開通大連、營口、丹東三條海葬線路,累計完成骨灰撒海2.6萬余盒?!保ㄓ浾邚埐┤?、白涌泉)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