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
記者 盧真珍 金東淑
圖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
記者 高強
春日里,賞一片爛漫春花;夏日里,戲一灣碧水游魚;秋日里,拾一枚繽紛落葉;冬日里,掬一捧潔凈白雪。
在大連,想要找一個一年四季都能逛的園子,大連植物園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植物園位于中山區(qū)望海街,交通便利,免費開放,身處其中,四周蔥郁的植物仿佛隔絕了外界的喧囂,讓人在鬧市中擁有一片安靜的天空。
作為一座植物園,其中的植物物種必然十分豐富,這里有植物300余種,共有各類灌木、喬木及各色花卉等3萬余株。植物園四季被各色植物覆蓋,園內(nèi)人工雕琢較少,充分給予了自然最大的發(fā)揮,渾然天成之美隨處可見,園內(nèi)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好不愜意。
每一處景、每一棵樹都在向你傳遞著一種慢生活,需要你靜靜品味。
園內(nèi)分布14個景點,處處皆是景
32.4公頃的面積,對一座公園來說不算大,站在園中向四周看去,無論哪個角度都是山丘。正是這些山丘的環(huán)繞,讓植物園自成一個小環(huán)境,適宜植物生長。
在植物園里,處處都是景色,最出名的要算映松池、山水園、花溪谷、櫻花園、竹園、杏梅園、水杉林、陽光草坪、紅橋疊水、紫藤廊架、魯迅臺、健身廣場、童趣區(qū)、觀景臺這十四個景點。
映松池位于植物園的中心位置,池邊南側(cè)種植著柳樹,北側(cè)則是東京櫻,春天來了,池邊的垂柳枝葉繁茂,柔軟的枝條彎彎曲曲的垂下來,微風一吹,便盡情地舞動。正如“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比绻荷蹬R來這里,感受的就是“楊柳岸曉風殘月”之意境了。
池中引進的水生花卉品種繁多,魚兒自由自在地穿梭,過段時間可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
園內(nèi)的竹園絕對是一大特色,要知道大連可不是個適合竹子生長的地方。但是植物園的小氣候讓竹子在這里四季常青,成為園中一景。當年引進的30多個竹種經(jīng)過多年的本地篩選和抗寒性試驗逐步淘汰,如今,黃河竹、早園竹、金鑲玉竹(黃槽竹變種)等在植物園進行了大規(guī)模栽植。
園內(nèi)還修建了三處觀景平臺:一個觀景臺可以在山頂上看到整個湖面的狀況,一個觀景臺可以看到整個公園的美景,而另一個觀景臺則可以俯瞰市容市貌,成為繼勞動公園觀景臺之后的又一個制高點。
植物園里裝著的百年歷史
你知道嗎,大連植物園始建于1920年,距今已經(jīng)有102年的時間了。在長達百年的時間里,植物園見證著大連的發(fā)展變化,園里也留下了很多歷史。最早的大連植物園是城市蓄排水系統(tǒng)一部分,時稱“南山麓公園 ”。這里“砌石為壩, 蓄積山洪”。
1950年,這里重新修繕后改名為“南山公園”,才初具規(guī)模。當時不只是以觀賞為目的,還要“備糧備荒”,所以在園中還栽種了南果梨、板栗等經(jīng)濟樹種兩萬多株,為公園打上了一個時代的烙印。曾經(jīng)植物園被叫做“魯迅公園”就因為位于公園南部的魯迅紀念碑。1966年,魯迅銅像被從當時的動物園遷到了這里,“南山公園”被改名為“魯迅公園”。這座銅像是全國的第一座魯迅銅像。魯迅正面銅像的圓形浮雕直徑70厘米,被鑲嵌在一個正方體黑色大理石的臺基上,銅像下面的銅板上鑄有魯迅詩句的手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當時很多集會都在這里舉辦。
直到2009年,植物園迎來了又一次大規(guī)模的改造。湖面擴至14萬平方米。公園內(nèi)增加了環(huán)湖塑膠跑道500余米、登山路徑4條和健身器材若干。給市民提供了一個健身休閑的好去處。
植物園副主任任偉明告訴記者,每年清明節(jié)后的植物園最美。4、5月百花齊放,可以觀賞迎春、連翹、玉蘭、桃花、杏花、櫻花、榆葉梅、杏梅、海棠、鳶尾等;到了夏季可以觀賞荷花、睡蓮、木槿、紫薇、月季等,秋季可以觀賞楓葉、銀杏、衛(wèi)矛等,四季都可以觀賞竹子。
徜徉在植物園里, 樹蔭下、花叢中、 池水邊,都蘊藏著那一份小清新。想要尋找一片靜謐時光,來植物園走走吧。
關(guān)鍵詞: